<%@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公  告   
   
           
 
今天是: 星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心简介   |   中心制度   |   科研项目   |   中心成员   |   学生活动   |   出版物   |   最新上传文章
 
     
 
     

 

一个村寨的变迁


[ 供稿者:http://www.gog.com.cn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来稿时间:09-06-09 编辑:陈伟杰]

一个村寨的变迁
——贫困山区与资源型企业共赢模式思辨

    烂泥沟,一个偏居贞丰县沙坪乡深山里的寨子,几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
  一个企业带来的征地补偿让许多村民一夜暴富,昔日的泥巴茅草房变成一栋栋“洋楼”,这是当地资源给烂泥沟人带来的福祉,是一次物质的巨大馈赠。还因为企业主导的参与式社区发展理念实践,烂泥沟及其周边的村民们正在经历一次从物质到精神内质的蜕变。他们开始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孕育对社区的认识和感知,并与外界自信地交流,主动参与到家庭、村庄的发展中。
  “这是一次矿山附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来到这里的社区发展专家任晓冬教授禁不住感叹,这样的发展是从表面短暂物质的表象满足上升到内心认同、参与的心理历程。

 

    这里不是高楼林立的贵阳,不是充斥着钢筋水泥房的贞丰县城。这里没有宽大的时装街步行街,没有咖啡馆,如果不是一个企业的到来,这里甚至可能还不会有饭店,不会有公共汽车经过。这里是贵州深山里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
  这里名为烂泥沟,一个偏居贞丰沙坪乡深山里的一个寨子,从贵阳到那里,要过贵黄、关兴高速路,经过坑坑洼洼泥沙路的剧烈摇晃,到缓缓慢行的泥泞乡村公路,行程总共七、八个小时。不是因为一个金矿的到来,在贵州千万个乡村的自然寨子里,这个地方是极容易被忽视的。

 

    尽管如此,烂泥沟村还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现在,这里是一个新兴乡村,而不是10年前那个用泥巴墙、茅草搭建起来的村庄。前不久,与澳华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社区发展的协作者站在山垭口遥望,绿树掩映下的村子,满目的白瓷砖房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头。与我们从贞丰县城到烂泥沟的路上见到的其他村寨相比,这里几十栋宽大的两层“洋楼”自豪地屹立在山民的院子里,夸张地表述着一个寨子面貌的巨变。
  现在的烂泥沟村是公司来到附近后,村民亲手设计和打造出来的。几年前,多数村民在获得巨额的征地补偿后,掀起建房的火热场面,有补偿款的家庭几乎都修起了水泥钢筋砖混的新房。烂泥沟村支书黄仕和等人还买了农用车或面包车。新房子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改变一个村庄千百年土墙、茅草屋的宿命。
  在村子里鲜亮的一栋栋“洋楼”前,近距离观看村子的生活,显然,大部分村民对现在的生活是满意的。多数家庭仍然养一头牛、两头猪、喂10来只鸡,以前每周徒步3个小时到镇上赶集,如今已经很少走路去了,绝大部分都坐从金矿到贞丰的班车去赶集,购买盐、油、其他生活用品和各色各样的服装。有很多上完初中的孩子就跟着乡邻到遥远的外地打工。
  他们想建造一个适宜现代人居住的满意环境,开始满心期待新生活的来临。但是,他们发现,坐在宽大的房子四壁空空的,心里空空的,只有每天开着的电视把他们与现代世界相连,当把现金变成一栋栋现代建筑后,接下来,他们还能做什么?村子的未来在哪里?孩子们长大了,还是出去打工?
  “烂泥沟村是沙坪镇最好的村子。”附近村寨的人都在谈论。村民们很清楚,这种物质的巨变不是生活唯一的诉求。不管怎么说,从表象到内心,这个村子不同是以往,外界的干预已经打乱这个村子自然发展规律和日常生活秩序,他们必须找到调和的方法,达到发展的和谐。
                                         三
  如果是烂泥沟表象的物质跃进验证了新农村建设基础建设的历史变迁,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种外界干预后的调试,表现在烂泥沟村一位青年黄标的身上,让我们感到隐约担忧。
  前不久,记者在黄标家院坝里目睹了他的现实生活场景。寨子里,一栋还未完工的两层楼房前,门窗开着大孔,流行音乐开得震耳欲聋,黄标光着上身,百无聊赖地蹲在一栋刚刚搭建好框架的两层平房前,拨弄着手里的手机。
  黄标站在土墙草房前,毫无表情,头发染成了棕色,手里拿着手机,耳机插在耳边。“电话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听歌用的。”他几乎没有可以打电话的人,但却喜欢把电话随时拿在手上,有时把音乐放到最大声,他就想让别人看见手机是在他手上,歌声是从他这里飞扬,这才是他心里的“摩登”。
  在村子里出生、长大,他对身边的世界毫无兴趣、毫无感知,徒然地站在屋檐下,遥想外面世界的高楼和汽车,而身后是几乎要倒塌的土墙,堂屋里歪歪斜斜地躺着几个竹篓和锄头。
  黄标刚刚从白色火车站被迫遣返,在匆匆随着春节后的打工人群挤到火车站之前,他的身份证已经丢失,他没有去申请办新身份证,而是贸然出行。他20岁,从未上过一天学校,不知道到哪里、怎么去申请办理新的身份证。“怎么办理身份证?”黄标很焦急地问社区发展协作者,大家耐心地给他解释。
  黄标的母亲佝偻着背,面色饥黄,身旁木块拼成的窄小猪圈里养着3头猪,迷茫地看着来访者。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从来没有到过比贞丰县城更远的地方。她们家没有多少土地被公司征用,获得的征地补偿款仅有一万多元,给女儿办喜酒花了三千多,还了大儿子生娃娃的借款三千多,剩的钱用来买了这3头猪。
  让协作者担忧的不是他不知道怎么申请办理身份证,而是如此年轻的他,“他的未来是什么?”回来的路上,大家低头行走在泥泞小路上,思考着,试图为黄标找到生活的出口,打开村子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四
  那一天上午,从村寨回到锦丰,记者碰到村民黄仕香,她轻盈踏步而来,笑眯眯地走到社区发展办公室,找社区发展协作者拿她的相片。黄仕香在两年前来到锦丰公司上班,当起了清洁工,她今天轮休,准备拿了相片就回村里。
  她看着相片,相片里的她穿着布依族蓝色花布衣服,笑容如花般灿烂。
  “谢谢龙哥”,黄仕香轻松地和社区发展部经理龙火生开起玩笑。她拿着相片正准备走,我发现了她手上有刺青,就问为什么在手上画刺青,是不是与当地习俗相关?而协作者们对黄仕香的生活很是了解,“她只有23岁,有一个两岁的娃娃”,就像她的邻居,社区发展的协作者们知道她的很多“私事”,这种熟悉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的,可窥见协作者们和村民之间关系很近。
  锦丰成立社区发展部后,这些协作者们一次次走进大山,走进村民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的愿望,组织他们一起规划村庄的发展,共同计划和实施项目活动,教育发展、修路等诉求都被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2008年,澳华开始接受社区发展理念,在锦丰成立中国第一个社区发展部,以更有效地帮助附近村民发展。锦丰社区发展部成为澳华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重要之举。一般而言,更多的企业选择出资给一些政府机构或非盈利机构去做发展,不直接参与到社区发展项目中。
  从2002年进入以来,到2008年8月,贵州锦丰自来到这里就一直关注社区村民的发展之路,先后投入约4500多万元用于附近烂泥沟等3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学校、饮用水和集贸市场的修建等。后来他们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短期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必须实现村民的自我可持续发展。居于此种考虑,2008年,他们率先在中国的矿山企业中成立社区发展部,聘用5位具有社区发展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强公司的社区发展。
  随后,锦丰与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和贞丰县扶贫办一起,对矿区附近的社区做了基本发展情况调查,让村民们对征地后的可持续生计发表意见,并进行了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在锦丰社区发展协调员做的需求评估中,显示村民的首要需求竟然是:娃娃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这里家境好的一些孩子背着行囊居住县城和乡上就读,有一些孩子每天花两、三个多小时往返于最近的金山小学。
  依照烂泥沟村民们的投票结果,社区发展部把教育规划为5个项目领域的第一项,把烂泥沟教学点的新厕所和操场,教学设备和图书和师资培训列为教育发展活动的首要3项。
  如今3个发展目标已经实现前两个,娃娃们现在每天可以用到水冲式厕所,还可以在旁边的洗手池洗手。社区发展协调员们还把学校的一些细小的需求都一一满足,比如他们买来窗帘上在办公室里;电铃已经买来,正准备取代手工上课铃的位置;老师的床也买来了,安放在一间教室里,不想徒步五六公里回家的两位老师之一,也可以偶尔选择在学校里过夜。还有无数次助学活动里被关注的失学儿童,以及那些充满着爱心的书包和文具……
  水泥硬化的操场已经修建起来,位于学校左侧的操场成为孩子们玩乐的天地。“一定要去看看操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学校变化非常大。”记者在现场看到,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蜂拥着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玩耍,他们在双杠上上下翻腾,拉着单杠向记者的镜头投来好奇的目光,还排成整齐的队伍示意记者给他们照相。
  2009年3月6日,学校专门做了一张牌子挂在学校正对操场的侧墙上,以答谢澳华首席执行官杰克?柯林先生,他于2008年9月参加悉尼举办的马拉松比赛,筹资9万余元为125名儿童修建了烂泥沟教学点厕所和操场。
  锦丰的社区发展得到各界赞扬。省环保局、扶贫办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矿业附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州长陈鸣明在今年的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像锦丰这样管理先进、社区建设做得好的、黔西南州很欢迎,州政府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环境。
                                           五
   整个访问过程中,我发现村民没有安乐在物质的幸福窝里,他们越来越有紧迫感,“房子修好了,钱用光了,以后怎么办?”企业总有一天要迁走,烂泥沟的风依然会轻轻地吹过山头,生活在这里还要继续,他们必须想一些未来的事情。
  现代化的大房子并没有让大家冲昏头脑,在社区发展部社区工作者的协作下,大家已经在思考,征地补偿款用完怎么办?从长远看,没有了土地,村寨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依靠打点工就可以解决的。村民的日子还要在这里继续。
  这些着眼长远发展的思考蕴含着村民观念的变革,特别是去年社区发展部组织3个行政村的社区项目领导、实施和监测评估小组到雷山县乌冬村参观学习后,村民观念有很大的变化,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所提高。
  村民开始思考发展的事情。“去打工,没文化,油钱可能都挣不到。没有文化,房子再建得好,里面是空的,也没有意思。”岑福江是烂泥沟村民,也是锦丰员工,学会了先进的矿山测量和地质勘探技术,也学会了汽车驾驶,他还是烂泥沟村社区发展项目实施小组组长。他曾经走3个多小时的路到乡上去读初中,他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大家得点钱就用来修房子,用完了,等公司走了以后怎么办?”难道喂一两头猪,生活又回到原来?答案是否定的,大家都很清楚,再也回不去了。生活还在继续,每天的日子终将要前行。
   
理性的思考之后,村民开始采取一些行动。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发展模式,激发了村民参与发展的热情。据社区发展部协作者梁建军和管弦介绍,为了拓宽和维护一条从烂泥沟去洛凡村赶集的便道,2008年12月12日晚上,本村社区发展项目小组的成员们召集全体村民坐到一起讨论如何投工投劳修路。第二天清晨,94户、120多人加入浩浩荡荡的修路队伍,路快速修好。
  在这里,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繁荣和希望的象征。但是锦丰副总郝雨生也期望,“最好是每一级政府都参加到社区发展中来。”社区发展部不可能做完村子里所有的事情,希望与政府有更多的合作。
  烂泥沟村村民苏仕明从参观乌冬村回来的人群里听说社区发展部计划在金山村扶持村民种植板栗树,就自己开始挖坑准备种植,并找到社区发展部协作者要树种,这一种就是800株。我们去看金山村种的板栗树,很多树都活了,树叶摇曳,大家拨开一棵棵树,仔细地看树的长势。
  那一天下午,金山村的支书王关力蹲在地上和社区发展部讨论怎么样防止牛羊啃噬板栗树。他望着满山的板栗树,期盼着几年后果满枝头。这些生机勃勃生长的板栗树,将增加村民收入,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延伸能量。
   新闻链接
   资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了纳税义务之外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员工安全福利和休假制度、环境保护措施、对当地社区的尊重和贡献等等。贵州地处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推动社区的持续发展,企业除了需要具有强烈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心,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区发展,需要从分析村民的需求开始,制定符合村民需求的规划,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从而进行自我的项目实施、监督和管理,最终达到目标村寨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贵州日报记者 王小梅

 

 
 
   
   
             
 
  友情连接                                                                                                                                       更多>>
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贵州参与式农村发展网
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项目 中国NGO服务网 云南参与式发展协会
国际行动援助联盟组织 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 大山之魂
 
             
  © 版权归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C)2005-2006 www.ccdrc.org.cn All Reserved
电 话: 86-851-6779634 / 6754106  传 真: 86-851-6779634